
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88年10月,由当时河池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、巴马瑶族自治县以及南宁地区马山县的边缘结合部组成。全县幅员面积2716平方公里,现辖12个乡4个镇155个行政村3个居民社区,总人口47.9万人,其中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6.51%。
根据区位、资源、历史、文化、民风等因素,大化县情特点可归纳为“二地五区七乡”。“二地”:一是中国绿色食材基地,全县已获得农业部认定的“三品一标”百乐门手游共8家,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达26个,2017年6月获评为“中国绿色食材基地”;二是全国生态食材示范基地,建有中国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,打造红水河流域天然、生态、健康食材交易中心,推动生态食材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,2018年10月19日获评为“全国生态食材示范基地”。“五区”:一是革命老区,是邓小平、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;二是少数民族地区,瑶、壮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4.38%;三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山区,石山占全县总面积的90.1%,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,“十三五”期间全县92个行政村被划定为贫困村(含不是“十三五”贫困村的深度贫困村);四是水电站库区,大化是岩滩、大化、百龙滩三大电站库区,全县16个乡镇13个在库区,淹没耕地约10万亩,涉及人口10.6万人,其中需要安置库区移民6.5万人;五是红水河—七百弄喀斯特(岩溶)风景名胜区,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以高峰丛深洼地著称,获批为国家4A级景区。“七乡”:一是水电之乡,在县境内梯级建设大化、岩滩两座国家大型水力发电站,目前总装机容量237.6万千瓦,年发电量超过118.44亿千瓦?时;二是淡水养殖之乡,全县拥有岩滩、大化、百龙滩三大水电站库区,库区水面面积9733.33公顷,水产养殖面积4240.6公顷;三是世界瑶族文化之乡,大化县是全国10多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县份,是瑶族创世史诗《密洛陀》的诞生之地,全世界仅存铜鼓2400多面,其中有400余面就在大化;四是中国观赏石之乡,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化彩玉石以皮细、色艳、质硬、形异而著称,2007年10月获评为“中国观赏石之乡”;五是中国长寿之乡,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大化最大的优势和品牌,2015年6月获评为“中国长寿之乡”;六是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,全县长寿养生的天然食材种类繁多,长寿美食资源丰富,2016年10月获评为“中国长寿特色美食之乡”;七是中国康养美食之乡,除了丰富的长寿文化,还有“北有满汉全席,南有壮瑶大席”“大山大水大化河鱼,千山万弄七百弄鸡”等壮瑶风味系列美食,2018年10月19日获评为“中国康养美食之乡”。